古人曰"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常圆",该如何理解?
首先说天不会老,月亮永远是圆的,只是角度你看不见而已。
这是人对爱情的向往,希望天长地久,圆圆满满,所以用天地长久月亮明圆来代表爰情,这是古人对爱的一种情怀。
现在的人只认钱,房要大要亮车要牌要美,人的心在后头,也许是鬼也想试试,不来头破血流不后悔。
大上面加一为天,就是说在大大不过天,能以无字命名的都是顶端的存在。天道,天意,天雷,天罚,天遣,天子。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说天是无情的,若有情天就不存在了,它能表达的就是天道,因为天道是宇宙的核心,如果天道都要讲情的话宇宙就不存在了。月若有恨月无园,这个的意思与它上一句是对应的就不多说了。宇宙的任何星球都是在天道的监管之下以法则与法则之力按规律运行的。除了天道之外其他的都是有情的,如天意,天意是有情而又是最公平的,天意要讲因果轮回,天意要讲来生债必还,天意更会讲来生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不信你看人有人不同,花有几样红。
天长地久,从容淡定
天若有情天亦老,假如老天和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意,一定也和人一样慢慢变老,从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就是这样。可惜的是天终究是没有人的思想精神,不知道爱更不懂得爱,没有爱心灵魂,没有同情与善良。反而冷血残酷无情,不时的给人类以灾难悲剧,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歹好”,就因这风云,你就说不准天是何物。
古时的生活中,常常把天比作神圣不可侵犯的,伟大而神秘的神灵,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人们对之无可奈何而又深深崇拜。天老地荒,天诛地灭,一切皆由天注定,天要灭你时你注定难活,老天如此你又奈何不得。所以大都求天拜仙,奉上贡品,敬香求天神风调雨顺,以保生活安稳,农作物丰收……现在这种求天神的事不多见了。
月若无恨月长圆,假如月亮没有眼仇,也可能长期不缺而圆美,这可能是人的美好愿望。总以为月亮有缺不圆是憾事,天天完整如圆才是美事,也不要有月有时又无月,天天洒银辉于大地,夜夜给人间以明亮有色。然而,月亮星星太阳,都有自身的远行规律,都有自己的自然运行规迹,任何力量都不能轻易改变之,否则天地就翻了,人类的最后时刻也就到了。
\"月有阴晴圆缺\"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凭人类之力是无法改变其规律,只得无可奈何而望其项背束手无策。而人有“悲欢离合\"也是现实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事,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一样,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规律。对此我们要有平常心,淡然处之一切困难和不利因素。大肚能容天下事,时时要有好心态,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下,都可从容面对,一笑而过则生活无忧,时常快乐满足,享受和惬意。
(自拍图)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唐.李贺之诗《金铜仙人辞汉歌》,成为名句,不断为后人诗词中借用。
宋人石延年在其赠友联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了下联:"月如无恨月常圆",一时惊为绝对。
此联借上天和明月来感喟人生总被人情世故所累而不能达到随心所欲之境界。
这种感慨在古代诗歌中历有名句,如诗经中"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意思是爱恨情仇是一切烦恼的源头,如果没有了爱恨情仇,一切都将过得圆满。”天若有情天也会像人一样变老,天本来是永恒的,有情之后就失去了天特有的属性,说明\"情\"是人和天之间的一道分隔线。也正因为如此,月若无情月永远都是园园的月亮,而不会变老!比喻人若有情,思之又思,想之又想,久而久之,悲欢离合,心更惆怅,大概是表达诗人自己因思念而郁闷之情。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毛主席也写过,表明的意思是:世事无常,人有冲天志,无运不可同也。
毛主席去世之前还在看《寒窑赋》
天如有情,就会有偏,有偏即有机!
人的情感,合天对比,人老了,天不会老,月园,阴阳是人的白头到老,结果终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