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几大特征,一文详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什么

中等收入陷阱的几大特征,一文详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什么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导致缺乏新的增长势头,从而导致经济停滞的状态,从先前的“亚洲四小龙”,再到如今的诸多发展中国家,频频陷入此番陷阱之中,本期经理人网带大家了解一下中等收入陷阱的几大特征,以一文详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什么!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几大特征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主要工作表现:收入水平差距过大;人力资源资本主义积累缓慢,增长管理方式进行转变不成功;金融服务体系脆弱;劳动力转移困难;缓慢的民主进程和腐败。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特征

  《人民论坛》杂志在咨询国内50位知名专家的基础上,列举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大特征,包括经济增长下滑或停滞、民主混乱、贫富分化、腐败频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国际社会公认的成功可以跨越“中等经济收入陷阱”的国家和民族地区有日本,就规模较大的经济体而言,只有一名日本和韩国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型。

  1972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1984年超过1万美元。1987年,韩国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11469美元,2014年达到28101美元,进入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行列。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花了8年时间从其他收入国家转移到高收入国家。

  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典型地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在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例如,菲律宾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为684.6美元,但在2014年仍为2.865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人均收入变化不大。在其他国家,尽管收入水平在提高,但仍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

  例如,马来西亚198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12美元,2014年仅为10.804美元。1964年,阿根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20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8000多美元,但2002年下降到2000多美元,2014年上升到12873美元。

  1973年,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当时属于中等高收入国家。2014年后,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000000美元。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

  中等收入陷阱就像鲤鱼跃龙门的龙门。越过去大概率成为发达国家,无法鱼跃,不仅是发展停滞的问题,还会因此出现国家衰落危机。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经济与社会转型问题、是国家的协调发展问题,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如果不能根据全球化大势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整体转型、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要素短板、发挥科技创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处理好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失衡、解决社会贫富分化产生的社会矛盾,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问题和作为非经济因素的社会问题是导致一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不仅需要实施积极的全方位的经济结构转型、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推动技术创新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国家内部结构性要素的均衡发展,还需要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社会结构与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以消解社会矛盾、创新政策以优化利益格局和社会秩序。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中等收入陷阱的几大特征,一文详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什么
本文地址:https://www.55xw.net/show-31943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职业教育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职业教育网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