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舞蹈有哪些种类

汉族民间舞蹈有哪些种类

汉族民间舞蹈有哪些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传衍与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汉族民间舞蹈,欢迎阅读。

汉族民间舞蹈

对于今天的城市居民来说,出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狭窄的居住空间与相对疏远的人际关系;外来文化因素与高科技娱乐的引进等多种因素,使城市中的一代代后人,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再会跳自己民族的舞蹈。而时常由此导致作出汉民族没有舞蹈的结论。

只要在汉族生活的地区,从农历的腊月下旬至新年的几乎整个正月,都可称作春节期间。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制作新衣、清洁宅院、准备祭祀供品、筹做节日佳肴到准备欢庆活动仪式、演出等倾注着百般的热情,以获得对新一年期盼的实现。冬季的正月,是中国所有农区的农闲期,为筹划、欢庆春节提供了条件。在汉族,春节民众欢庆活动,因南北方地域的不同,而分别开始于正月初三或初五,但基本都以正月十五的灯节作为活动的最高潮和终结。当然,也有个别地区,在正月二十八还要举行一次团圆年后的再团圆。

汉族《狮子舞》自汉代由西域传入的假形舞蹈。随着佛教文化的流传,新春之际在霹雳炸响的爆竹声中舞狮,逐渐成为人们避邪免灾、吉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态可掬、温文尔雅,以表演戏球、踩踏板,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以高难杂技性表演为主的武狮,基本成为北、南两方风格廻异的两种狮舞形式。狮舞除以上表演形态外,还有至今流传在陕西省城固县的狮舞一绝:笑和尚耍狮。这个由笑和尚与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赎罪狮子间的戏剧性表演,过去达108段之多。其表演既可令人啼笑皆非,又可见人性化狮子的精彩表演,是当地人们春节时最为盼切的节目。其中,最精彩的段子《懒婆娘抢场》,是述说秋收时节,人们都在忙于打麦扬场、收获归仓。而由大头和尚扮演的懒婆娘,却早上起来磨磨蹭蹭地穿衣洗脸、梳头打扮,拿着镜子左照右看,懒得去场院干活。而在为尽快赎罪狮子的多次催促下,懒婆娘才百般无奈地挑起箩筐来到场上。由于勤奋狮子的帮助,麦子很快打完了一半,这时懒婆娘的困劲儿又上来了。天有不测风云,忽然雷声滚滚,但懒婆娘倒在席子上竟打起鼾来,丝毫不顾风雨将至。狮子看着即将被雨水冲走的麦子,心急如焚催促着懒婆娘赶快起来,但难以生效。狮子在忍无可忍之下,只得用利齿去咬她的.脚跟、扯她的席子,才把懒婆娘叫起来抢收完场上的麦子。懒婆娘与狮子在表演中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和反串懒婆娘惟妙惟肖的作态,达到引人入胜的地步。表演完毕,笑和尚还以各种姿态展现写有祝贺吉庆语言的字幅向人们祝贺新春,迎来人们无限的欢喜与欣慰。

春节的民众活动中,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开始于宋代和清代的民间歌舞形式。自古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在漫长岁月中龙逐渐已被人们所神化,被当作既可腾云驾雾、又能翻江倒海,主宰农田旱涝的神灵,而被以农耕为生的汉民族所尊崇、祭拜。因此,在从南到北的汉族地区便出现了春节时,被人们舞耍于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爆竹声中,千姿百态、无以数计的各种龙形。其中最被人们熟悉的要算是形体硕大、长达10米左右,用彩绸扎起来的布龙或彩龙。《龙舞》,是在数名男子高举支撑龙体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打滚、龙摆尾、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此外,流传在浙江,由众多女子双手各持云朵和莲花,在优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后,由荷花花瓣为鳞片连接成的《百叶龙》,在耍龙人逗引下浮游于彩云之间,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乡,以稻草扎成龙形、龙体遍插燃香,专门舞耍于年节深夜的草龙,宛如一条漂浮于夜空、星光闪烁的火龙,在硝烟缭绕中盘旋、飞舞,别有风采。此外,以龙爪行走于地,同时不断向四方仰头喷水的《地龙》,却是清代流传下来,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将制作精美的小龙缚于长凳之上,由三名男子各举一凳腿,奔跑跳跃、翻转作舞于喧天锣鼓之下的《板凳龙》,是黄河以南省份被人喜爱的龙舞形式。此外,把龙体分为若干段或节的《段龙》、《五节龙》;由一人独自戏耍,留存于苏杭和川北,小巧的苍龙、纸龙;还有为人鲜知,延续于浙江沿海渔村,几乎没有龙形而呈船状的首饰龙、十八档龙等等,真是异彩纷呈、数不胜数。春节期间,这些飞舞在汉族广大地区品种各异、形态离奇的龙形,充分显示着龙的传人悠久的历史与浩瀚的文化。

《秧歌》是春节群众欢庆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烘托气氛的大型歌舞形式。这里所指的秧歌不仅是单一的秧歌舞,而是包含着数十种歌舞形式所组合的文艺演出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在走街串巷中做行进表演,又将最后集中于旷场做正式的歌舞演出。因此在北方,人们索性就把过去有着祭祀色彩,而今完全成为春节娱乐式的民间文艺形式称为社火或秧歌,把这支浩荡的队伍统称为秧歌队。秧歌队的最前方,由高举象征来年风调雨顺大伞的艺人率领下,龙舞、狮舞舞队位于队首;接下来是一队队手提腰间彩绸翩翩作舞,能走出双葫芦、四门吊斗、绕菠花各种图案的 大场表演和由专门表演青年男女间纯真爱情舞蹈小场子的著名艺人,所组成的秧歌队;然后是腰间横挎红色腰鼓、踏着激越鼓声的年轻人,表演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打虎式、回头望月、紧三槌等套路的腰鼓队;在后面是腰系竹马或旱船,扮演新郎送媳妇回娘家的跑驴或跑旱船;脚踩丈八高跷、穿戏装、彩绘脸谱的高跷队;扮成长腿、尖嘴仙鹤与不断开合蚌壳的河蚌,相互配合表演着民间寓言故事鹤蚌相争,渔人得利故事;接下来还有名为《火盆架子》的队伍,那是把冬季用于取暖的炭盆架,用绳子将其高于脚面悬挂在肩上。盆架以绸布、花草装饰,表演者戏装打扮,表演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戏曲节目《水漫金山》、《草桥相会》等剧目。在这些重头表演队的后面,还会跟随着来自附近各村的儿童霸王鞭队、舞于两根扁担之上的技巧性胸鼓表演;源于道教,在头、肩、双手各放置和托拿点有燃烛的荷花形瓷碗,进行杂技式表演的《荷花豌》;缚于高竿之上,保持多种姿态的人物造型《抬阁》等等,被欢天喜地、熙熙攘攘的人们拥簇着一同前往最后进行表演的旷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汉族民间舞蹈有哪些种类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汉族民间舞蹈有哪些种类
本文地址:https://www.55xw.net/show-253046.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职业教育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职业教育网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